Home                 Hot Topic      Column       Review                Our Blog            Quotations             About  Us     Events               Join Us                           Bilingual             Link

张应辉:小岛永不孤寂,灯塔永不熄灭

  小岛永不孤寂,灯塔永不熄灭

  ——电影《守岛人》赏析



  在中国电影史上,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占了重要位置。用镜头语言记录时代发展变化,用影像艺术高度概括和凝练生活真实,挖掘现实生活中典型的真人真事内在的审美价值,是当下影视艺术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影片《守岛人》讲述的是“人民楷模”王继才夫妇32年坚持守岛的故事。导演基于真实生活进行白描式的刻画和展示,影片感人至深,观众沉浸在浓郁的审美情感中,被人民楷模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品格深深打动。

  


  典型人物电影创作的新突破


  我们所接触的许多涉及典型人物宣传的电影,自觉不自觉地会端着架子创作,对人物进行过度雕琢,对他们的事迹提炼得几乎脱离人间烟火,呈现出概念化、扁平化现象;电影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与生活真实有隔膜,显得不真,很难感染观众。王继才作为楷模,他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有七情六欲,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例如赡养老人,培育子女等,每个家庭都会面临这些,在做选择的时候,精神境界的高低才得以区分。


  《守岛人》导演陈力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白描式地将这些问题都摆出来:王继才的父亲有老毛病、孩子小宝年幼、妻子王仕花分居……矛盾集中在一起让王继才选择,让观众在情理之中偏向王继才下岛照顾家庭;然而恰恰他无法脱身,面上的理由是人武部王长杰部长找不到合适的人替代,实际的原因是王继才主观上要留守小岛。王继才、王长杰、小豆子三人和开山岛都有关系,他们的父辈都是军人,都参与建设和守护过这个小岛,他们身上传承着红色基因,这份坚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相互支撑的,王继才并不孤独,精神上有着许许多多人在陪伴。这种精神延续又引领着妻子王仕花觉悟上岛,包船长持续保障供给,之后还激励小宝姐弟自强自立……守岛的精神线索贯穿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几代传承,以至于小岛永不孤寂,灯塔永不熄灭。


  影片中,导演的切入点是展示王继才的普通人生活境况,他四处面临着窘态,加之岛上环境恶劣,影片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剧情,并很快聚焦到“守”与“不守”的矛盾冲突上。王继才有充足的理由选择离岛,观众的情感认同上也是一致的,但当发现他是主观上选择留下的时候,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在不经意间树立起来,观众的心弦被轻轻拨动。


  我们日常生活中,当遇到困难选择的时候,站出来的那个,大都是身边再熟悉不过的普通党员,他的党员身份因此备受关注,百姓由衷产生敬意。文艺创作融入人民生活,以平视的角度向观众娓娓道来,这样的文艺作品能入脑入心,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可以说影片《守岛人》是典型人物电影创作的新突破。

  


  多重冲突构建叙事的核心


  影片《守岛人》在情绪氛围的营造上大有排山倒海之势,画面屡屡戳中观众泪点。一个小岛,一个人,空间狭小,人物关系简单,本来整不出什么事,更不会有什么曲折生动的故事发生。导演一开始紧扣“守不守岛”这个核心冲突展开多层次建构,把原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乏味守岛生活凝练得惊心动魄,情感高涨透不过气。


  第一个冲突就是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之间的对立。台风袭击是海边生活的常态,影片充分渲染台风肆虐的场面,王继才带着他的小狗无处藏身;岛上寸草不生,缺乏淡水,蚊虫叮咬……导演一开始就调动观众担忧王继才的生命安全。


  第二个层面的冲突是王继才家庭面临危机。王继才不下岛,妻子就要离婚,虽然被王继才的父亲化解,但顶梁柱不在家,王家举步维艰。妻子王仕花由强势要求丈夫离岛,到亲自上岛相陪的转变;从市民意识的不自觉,到受丈夫感染熏陶而自觉追求先进,既是情节上的重大转折,又是人物性格成长的逻辑推动,这样的矛盾冲突对立统一于王仕花身上,显得立体和丰满,有血有肉,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第三个层面是时代变迁与一成不变的守岛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镇上百姓发家致富,生活日渐美好。而王继才因为认定只做好守岛这一件事,没有参与到经济大潮中去,导致家庭经济拮据,孩子几近辍学。事实上,王继才不是没能力,也不是没机会,小豆子曾邀请他去开武术学校被拒绝。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党员的“钉子精神”,这种冲突不是表面的冲突,是深层次优秀精神品质的开掘,“利益”与“大义”之间,王继才选择了后者。


  影片还有一个冲突设置看似闲来一笔,却意蕴悠长,对主题立意起到了深化作用。这就是女儿小宝与父亲的情感冲突。小时候小宝对父爱可望而不可得,甘做父亲的“花仙子”。长大后家庭负重,小宝为弟弟的学费去打零工,在尚未成年时就承受了超常的生活压力。她对父亲,从责怪到理解,最后誓作不惧风雨的“海燕”。父女情感的冲突尽管微微一闪,却令人泪奔。小宝和弟弟从小就种植下“舍小家顾大家”的优良品质,他们不断磨砺,红色基因永续相传。影片通过层次丰富的矛盾冲突推进情节发展,“守岛人”的精神意义得以张扬,在矛盾冲突的化解过程中,观众的审美情感得以尽情宣泄。

  


  质朴立体的人物形象塑造


  《守岛人》最出彩的人物形象自然是主人公王继才。影帝刘烨对“人民楷模”王继才的形象把握比较精准,“守岛人”的执着、专注、正气、奉献的品性被充分演绎出来。王继才人物形象的立体展现主要是通过他与王长杰、王仕花两组对手戏的情节推进实现的。王继才与王长杰继承了父辈间的友谊,相互信任。王长杰是送王继才上岛的人,他因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去接替,心生愧疚。因为有了王长杰的人情亏欠,王继才的率性一面得以展示,他可以随意向王长杰发脾气,这种任性实际上是一种兄弟般情感的宣泄,客观上缓解了守岛的孤寂。例如电话里“斗地主”贴白条,这种看似搞笑无聊的游戏,却暗含满满的辛酸,常年只能以这样的娱乐方式消磨时间,王继才的“自创式娱乐”造就了他的幽默自嘲,观众的笑声里饱含着眼泪。


  影片恰恰由于镇统战部长王长杰的关爱,王继才的守岛不是个人行为,王长杰代表了组织管理。王长杰一如既往地为王继才做好后勤保障,包括对他家庭的照顾。王长杰得肺癌去世时,正是王继才要下岛的时候,这个节点变故反而让王继才下定决心一辈子守岛,王继才从这个老领导、老战友、老兄弟的身上意识到,不是他一个人在坚守这个岛,建岛时有连队战士,部队撤离后有自己、有父亲、有王长杰、有仕花……有千万个“守岛人”在陪伴着他。从此他铁定以岛为家,并开始植树种菜建设小岛,王继才的形象塑造在王长杰的衬托下愈加丰满而有层次。


  王继才是一个普通的人,影片始终从这个角度去规避高大上的硬性拔高。他与妻子王仕花的家庭生活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上有老下有小……王继才作为普通人的质朴、善良、友爱等在与王仕花的对手戏中自然流露。王继才对王仕花内心有愧疚,因为自己的守岛,没办法给她带去正常的生活,最后她还辞职上岛来照顾自己。


  王继才与王仕花的对手戏释放了他性格的另一面,他积极乐观、忠于亲情,甚至显出调皮的天性,例如教仕花出操、与她玩“斗地主”、请她唱戏、小岛春晚表演……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乏味的小岛生活,王仕花带给以他亲人的抚慰与支持,是夫妻间相濡以沫的亲情,是家的温暖。他作为丈夫、父亲的家庭角色充分发挥出来,导演陈力从摸得着看得见的生活琐细中去展示人性的光辉,去把脉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品格,这种影像叙事才是真实可信的,观众能够设身处地去感受,才会发自内心地自问“如果换我,会怎么做?”唯如此,整部电影的情绪爆发点才能真正让观众留下感动的泪水。


  剧情暴雨中的分娩、两个人的“奥运会入场式”、烧水为仕花擦身、劝仕花治腿病……王继才夫妇在艰苦环境下的平凡生活,处处显出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安居乐业……《守岛人》之所以能让观众的情绪高涨,除了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影片还提供了观众久违的对现实生活的审视与反思空间:我们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同时,忽略了什么?缺失了什么?影片让观众自发地以王继才夫妇形象为参照,对小我与大我、物质与精神、家与国……诸多问题进行思考。


  王继才对王仕花在岛上的日子是具有精神启蒙意义的,仕花从想离婚——上岛相陪——亲密战友——继承守岛,这些都是她从普通向先进的提升过程。从这个角度,她所说的“你守岛,我守你”就不能简单从爱情层面去理解,王继才牺牲了,王仕花接过红旗以同样的姿势挥舞,喻示一种传承意义在蓝色海洋上挥洒——“你走了,我来守”,正如祖国大地有无数“一个人的海岛”“一个人的村庄”“一个人的学校”“一个人的哨所”……


  影片《守岛人》的题材具有普遍性,我们在各行各业都可以找到默默奉献的优秀典型。女性导演陈力用细腻的白描手法进行影像叙事,用多层次的情节冲突来构建叙事线,把党员钉“钉子”干事创业的执着信念表现得深刻而富有传播力。刘烨曾主演过讲述退伍军人故事的影片《硬汉》,他在塑造“人民楷模”王继才形象上又有质的飞跃,感动了无数观众。“人人心中有一座岛”,守住它就守住了幸福,祈愿千万个小岛春暖花开、繁花似锦。


  作者:张应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教授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年7月25日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