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t Topic      Column       Review                Our Blog            Quotations             About  Us     Events               Join Us                           Bilingual             Link

刘文奎:当人们怀疑抱怨放弃,扶贫基金会选择了什么?

   7月6日,“一隅千里:发展中基金会的鸿鹄志”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湖南峰会在长沙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基金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共500余人参加了会议,覆盖全国15个省市,最远有来自新疆和内蒙的公益伙伴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基金会的当下和未来。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发表了题为《基金会的理想与实践》的主旨演讲,本文与你分享。

  


  刘文奎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演讲全文


  各位老朋友、各位新朋友:非常高兴来参加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湖南峰会,“一隅千里:基金会的鸿鹄志”这个会议主题非常带劲。我经常参加各种论坛和会议,但大部分会议都是讨论具体问题,比如筹款、工资待遇、创新、团队管理、商业和慈善、社会企业等,属于“术”的层面,很少有会议讨论基金会的理想、使命、价值观,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主题非常好,回到了基金会最本质的层面“道”的层面。峰会在湖南以此为主题,也使我看到了公益湘军的鸿鹄志。我相信湖南公益人一定会做出不一样的成绩。


  下面,我结合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发展历程,与大家分享基金会的理想和实践。

  


  三问扶贫基金会:为什么能坚持、愿冒险

  


  这张照片是2014年我的同事发在朋友圈的,时间是2014年4月25日晚上10点18分。这个楼有5层,现在我们还在那儿办公,这样的工作状态可以说是常态。很多人问扶贫基金会的人为什么这么拼?你们有强制要求加班吗?我说没有;那你们加班费很多吗?我说也没有。所以大家很不理解,中国扶贫基金会你们这个单位怎么忙得像个互联网公司一样。


  在很多场合,我们还经常被问到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你们的人能在村里一待就是几年?汶川地震后,我们在灾区做整村重建,我们的年轻人住在“冬天很冷,夏天热得要命”的板房里,一住就是两三年。2010年玉树地震,在那个平均海拔3600米,高的地方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方,我们同事也是在临时板房中一住就是三年。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别的机构早都已经结束任务离开了,你们的人却能坚持那么久?


  为什么你们十多年一直在坚持探索乡村发展之道,而且失败了还坚持,一次一次碰壁还在做?从2002年开始,我们从大凉山开始起步探索贫困村庄发展之路,但是大凉山乡村探索没达到预期。我们在汶川地震之后接着在民乐村做,在玉树做,在雅安做,一直到今天我们探索出来一条乡村发展之路。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大家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我们。


  为什么你们愿意冒那么大的风险?大家知道投资很难,风险也很大。而且,投资收益跟个人没有什么关系,不会因为今年投资收益增加了几个百分点,个人工资就相应增涨。但是投资亏损时,理事会的疑问、审计部门的质问都会如山一样压过来。所以很多基金会为了避免承担风险,而不做投资。另外,2008年我们还尝试建立社会企业,用企业的办法解决社会问题。当时不用说政策没有明确的说法,连社会企业这个概念都还没听说过,的确有一定的风险。


  你们为什么要去冒这样的风险?


  其实上述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因为我们是一个“有理想”的团队。

  


  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展到新阶段,我们需要重新梳理、制定新的定位和战略。当时,我们花了半天时间讨论一个问题:如何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扶贫基金会这个团队的特征?大家提出来20多个关键词,包括创新、透明、发展、激情、服务、改变、阳光、坚持等等,但讨论到最后,认同度最高的、达成共识的就是 “有理想”这三个字。其他的关键词虽然也都很重要,但都不如“有理想”重要。


  中国扶贫基金会理想演进的四个阶段


  什么叫有理想?基金会的理想是什么?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理想演进。


  第一个阶段:1989年至1999年,是创业阶段。


  由李先念、项南牵头,一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了中国扶贫基金会。虽然没有明确文字描述,但是从历史文件里可以看到创办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初衷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因为那些前辈发现,在建国40年后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生活还是很困难,他们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扶贫基金会应运而生。在这样的初衷下,我们既有直接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的水窖项目、安居工程、搬石造地等项目。也有投资项目引进及东西干部交流这样本来是政府应该做的项目。


  在这个阶段,很多筹款、资源的动员都要依靠领导的影响和魅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推进,企业治理方式的变化,靠老领导个人影响力筹集和动员资源的方式遇到了困难。

  


  第二阶段,1999年至2005年,向青基会学习。


  遇到困难怎么办?要向真正优秀的基金会学习,真正靠项目、靠绩效来赢得社会支持。因此当时的目标很明确,采取的是跟随战略,向青基会学习。因为当时全国人民都知道最好的公益项目是“希望工程”,最好的基金会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怎么追随?既然“希望工程”是一个品牌项目,所以我们也要做品牌项目。这个阶段,我们推出了三个品牌项目,分别是2001年的母婴平安120,2002年的新长城助学项目,和2003年的紧急救援项目,一年推出一个品牌项目。这三个项目一直实施到今天。除了这三个品牌项目我们还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管理实施小额信贷项目。经过5年的时间,我们认识到我们永远也变不成另一个“青基会”。我们的品牌项目也成不了另一个“希望工程”。但是正是在这个学习和追随过程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第三个阶段:做资助型国际基金会。


  第一,随着对公益的认识及与国际的交往,我们看到仅仅靠我们当时的少数几个基金会能解决的社会问题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资助支持更多的伙伴加入到这个行列,让他们有能力解决社会问题,所以我们提出要做资助型基金会。


  第二,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一定要有在中国本土产生的国际NGO,所以我们要做国际化。当时机构发展采取的是双战略:资助战略+国际战略。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我们组建项目合作部推出了资助项目,支持公益伙伴。成立国际部,推进国际化项目。我们做的第一个资助项目就是江西省的社区规划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亚洲开发银行和江西省扶贫办拿出1000万,通过招标方式支持7家NGO到江西做乡村发展项目。这是中国的基金会第一次采用招标的方式做资助。这一时期还推出了爱心包裹、筑巢行动、国际救援项目。2008年,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小额信贷项目进行转制,成立了第一家社会企业——中和农信公司,今天中和农信公司已有4500名员工。善行者项目于2014年推出,目的是扩大影响,让更多社会公众参与。现在善行者已在4个城市落地。

  


  第四个阶段:2015年——至今。


  到了2014年,我们又遇到新问题。项目越做越多,有增无减,团队不堪重负。各个项目之间看似很独立,没有什么逻辑关系。当时的团队产生了非常大的困惑:我们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机构?我们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所以有强烈的需求要我们重新梳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定位、战略、理想和使命。


  2015年年初,我们用了大约2个多月时间讨论机构定位问题。在使命上,我们达成了新的共识,就是播善减贫,成就他人,让善更有力量。让“善更有力量”是一个比较级,不是一个确定的、量化的目标,它是无止境的,可以一直奋斗下去。在这样的使命下,得出我们的战略,打造以影响力为先导,现代慈善与公益创投为两翼的国际公益平台,国际公益平台是延续了原来的国际战略。我们把这个战略称为“一体两翼战略”。


  如果说第二个阶段是“追随战略,是求同,那么第三个阶段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做国际化,做资助型基金会,我们就是在求异,要做差别化。而无论是求同还是求异,都是要有对标的。到了第四个阶段,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怎么能够让善更有力量,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以“有效”作为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理想是打造一种新型的公益组织,是一种既有基金会也有社会企业。能有效的回应社会问题的公益事业综合体。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第四个阶段我们推出的项目,以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用企业的方法更有效就做社会企业,用其他方式更有效就用其他的方式。美丽乡村和善品公社基本上是用企业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童伴妈妈项目源于贵州两次留守儿童群体死亡。因痛心于留守儿童没有安全保障,2016年我们下定决心做留守儿童项目。今天 “童伴妈妈”已在4省落地,为800多个村的10多万儿童聘请了童伴妈妈。和童伴妈妈一样,“中扶养老”项目和“顶梁柱”大病公益保险项目,也是为解决重大社会问题而设立的项目。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理想不是一尘不变的。是随着机构的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不断演化和升华的。


  理想的内涵及价值


  什么叫有理想?我认为“有理想”就是你的内心怀有一个足以让你全力以赴的奋斗目标。而对于团队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有明确的文字描述,可传递、可传播,你的团队可以形成共识;


  第二,足够远大,足以激动人心。今天定了明天就能实现的目标不能叫理想。


  第三,令人信服,足以让团队认可。定得太高不符合实际情况,就得不到认同。大家不相信,就形不成力量;


  第四、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一旦确定了,你(创始人,核心团队)就要去履行,不能只说不做。只让别人做,自己不做,那就是忽悠。一旦你的团队认识到你在忽悠他,这个理想就荡然无存。知易行难,最难的不是理想和使命的制定,而是行动。


  我认为理想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聚集同道的旗帜;


  二是定向的罗盘,在重重迷雾中找到方向不迷失;


  三是坚守底线的标尺,受到诱惑的时候,很想犯错误的时候,不因为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的目标;


  四是为团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理想和使命决定了基金会的来处和去处,决定了基金会的性格和特质,决定了基金会能否穿过重重迷雾,成功抵达一个又一个目标点。


  实际上,知行合一,坚守理想非常不容易。古人认为只有大丈夫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就是说我们在顺境的时候不能忘乎所以,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而忘记理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能坚守理想克服困难坚持走下去。这也是有无理想的团队最大的区别。没有理想的团队可能会有一时的辉煌,但有理想的团队才能拥有未来!


  但是任何团队并不会因为有了理想就不再遇到困难、没有障碍、没有坎坷,我们在不同的时期还会面临非常多的困难。


  所以我送给要做“有理想的”基金会三句话:

  当人们怀疑,我们选择信任;

  当人们抱怨,我们选择行动;

  当人们放弃,我们选择坚持。


  我们做小额信贷的时候,很少人相信我们贷给农民的款,农民会还;我们做善品公社的时候,很少人相信我们能把农民组织起来做出有品质的产品;我们做善行者的时候,很少人相信基金会能找到足够愿意挑战50公里的人。但是这些项目现在都做得特别好,蓬勃发展。


  当发生留守儿童群体死亡事件的时候,整个社会都会舆论沸腾,但是大家往往只是止于发泄怨气和批评,真正行动的人很少。如果我们碰到问题就仅仅是跟大家一样抱怨,就不会有行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行动,才有机会解决问题。


  做公益是非常难的。有时候,我们出于好心做好事但不被理解;有时候我们付出了努力,做了贡献但不被认可;有时候我们付出了所有的能量去努力,但是事情得不到进展,没有突破,甚至寸步不前。无数这样的至暗时刻,有充分的理由让我们放弃,但是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真的放弃了,我们就输了,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slogan:坚持,就会改变。能坚持是有理想团队的重要特征。只有有理想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或者非常顺利的时候都不失去目标,一直坚持直至实现目标,达成理想。


  今天的主题是“守一隅,照千里”,能坚守正是因为你内心有光明。守住那份光明,我们就一定会带来改变!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发展简报)


2018年9月16日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