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t Topic      Column       Review                Our Blog            Quotations             About  Us     Events               Join Us                           Bilingual             Link

李秀伟:理性、智慧、善的生活——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专题会议述评

  2018年8月14日晚上18点至20点,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专题会议“理性、智慧、善的生活”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哲学专家和学者就如何在当今世界,借助传统智慧追求善好的生活开展热情的对话和交流。


  首先作大会发言的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姚新中教授,他围绕“早期儒学关于美好生活的伦理范式”这一主题,分别从美好生活的两个维度,乐的智慧, 贫穷、财富和美好生活,美好生活和友谊,“乐”、美德和智慧等维度阐述美好生活的伦理范式。为了充分理解这一范式,通过探究美德和智慧如何在生活的“乐”中汇聚,财富和友谊在美好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并且说明“乐”如何来自于美德和智慧,却能够充分利用后者等问题,阐述早期儒家通过“乐”、财富、美德和智慧而建构一种儒家特有的美好生活的伦理范式。美好生活的智慧不仅意味着使人以道德正当的方式过幸福、富裕生活,而且还意味着将个人满足和财富与他人和整个人类共同体的满足和财富联系起来。使人过上美好生活范式本质上是道德的:即只有那些有乐、有德和有智慧的人才能过上真正美好的生活。


  第二个演讲者的主题是“若自由,则因你是生产者——试论理性、智慧和美好生活”,Maurizio Ferraris教授图文并茂地给出生动报告。他先藉由“文件媒体革命”之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回应了马克思所谓“商品之谜”的谜底:商品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并进一步指出,虽然时至今日,这一点早已绝非神秘,但在今天的时代中,我们其实是制造商品(文件)的无偿的劳动力,而这也是人们未尝认识到的。接下来,他谈到“文件媒体资本”,继美国经济学家柯薛拉科塔(Narayana kocherlakota)提出“金钱即记忆”的观点后,他提出,文件媒体革命现在正以最清晰的可能方式展现资本的文件属性。他又指出,在今天,由互联网创造的文件,其承载的知识不仅包括某人的资产情况,还包括他们的政治观念和个人偏好。个体的可生产性和可知性的碰撞使得文件比金钱更为强大。他认为,文件媒体资本相对而言具有更强的价值和力量。谈到“剥削和剩余价值”时,他指出欧洲民粹主义运动从未思考过文件媒体革命,民粹主义和他们所谓的反对者同样误解了一个核心问题:问题不在于金融资本,而在于互联网的剩余价值。一种不公平的交换是:资本给予被活动者普遍且公开化的知识,可活动者却贡献给资本个体化的、可以为资本所利用的知识。通过分析,他得到和马克思分析相同的结论是:是以剩余价值为载体的生产。价值源自活动化间的相互碰撞,活动化产生了文件,还产生了用于收集文件袋、并使之能够被分析的投资项目,还建立起吻合用户偏好与市场供应模式。最后,他又在实践向度上说明了“活动化”这一行为在客观上就是劳动,而其在财富中产量的有效性也需要得到认可。因此,在他看来,活动化薪资就格外需要落实,企业的利润也要进行重新分配——而最理想的解决方式就是发现被活动者和企业的直接联系。


  接下来,Supakwade Amatayakul 教授就“翻新智慧之路”这一话题,谈了智慧生活中的诸要素和操作层面的问题。


  Paul Kalligas教授的发言主题是“从美德到幸福:新柏拉图主义的转变”。Paul Kalligas教授首先考察并梳理了自柏拉图以降至于斯多亚派、伊壁鸠鲁派对于美德和幸福的理解;之后,他又说明了以普罗提诺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对于美德和幸福关系另外的考量:在普罗提诺,每个人追求的幸福的终极目标是与神相似;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美德享有绝对的有限性,实践美德不再被视为实现幸福的手段甚至是实现幸福的组成部分,而只是真正幸福的伴随物或者附属状态。他认为,实现幸福有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与神相似,一是与实现美德建立联系。而除非人追求神指示的道路,否则无法实现与神相似;而没有美德,神就是空洞的名字,没有道德,人就无法实现与神相似,无法使个人更接近于神圣的存在。


  Paul Kalligas教授指出,亚里士多德同柏拉图一样,肯定人的“理性”和理智活动。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克伦理学》中提出“沉思”的生活是最高的幸福,认为沉思是美德,并认为除美德以外没有其他值得追求的,美德是唯一值得追求的善。人,追求自己的理性思维和他人的幸福时,才能真正有幸福的生活。


  在他看来,真正幸福的人是一个有自主性的人,一个人自己决定是否遵循可知世界的善并因此获得真正幸福的能力。换言之,决定一个人幸福的主要因素是一个人的自主性,只有一个人完全自由地追求属于其存在最深处的永恒真理的时候才是最幸福的,其核心是有理性的基础,而这一特质也是人之所以能够尽可能地分有神的神圣永恒至福的原因。


  最后,Thomas Nenon教授以“认识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善”为主题,提出了“好的品质的到底是什么?”、“怎么去认识?”的问题,并分别阐述了海德格尔和胡塞尔对善的认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年8月25日 22:40